今天是:
——教师教育基地“师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辅导”(第六期)专题培训心得
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和教学活动,通过相互的认知、情感和交往而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。在小学阶段,学生对老师相对比较恭敬乖巧,而在亲密交流方面仍有待提高。新型师生关系提出,要在互相尊重,互相信任的基础上,师生间彼此接纳,彼此沟通,互相激励,共同提高。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巨大的教育力量,因为“亲其师”才能“信其道”,学生热爱一位教师,同时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。情感有迁移的功能,学生对教师的感情迁移到学习上,可以产生提高学习动机。
良好的师生关系,需要师生之间应进行心灵的沟通,在师生之间建立一座情感桥,这座桥可以帮助老师少走弯路,让学生健康发展。本次培训活动中,徐萍和宋娟娟将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手法运用到关系探索中,让我体验和了解到如何使用心理知识帮助老师探索师生关系。
徐萍老师给每位参加培训的老师发一张A4白纸,要求我们均分四份剪开,在每份上按要求作图:在第一张纸片上,画画自己的生活作息;在第二张纸片上,描绘自己的人际关系;在第三张纸片上,画出对自己人际关系的想法;在最后一张纸片上,画一画自己的情绪状态。画完交流时发现,四张图的背后都能看到师生关系:大多数的时间都在与孩子相处;情绪也时常受到孩子们影响;人际关系图中则更明显了,例如有的老师画了绿植代表师生关系,认为师生关系令自己更有活力、经常被孩子感动到;也有的老师画出红色的篝火,认为师生关系中的自己时常焦虑、耐心不足。让老师们在绘画中探索和反思师生关系,其实就是心理技术——表达性艺术治疗的应用。
艺术治疗是结合艺术的一种辅导方法,它以各种艺术的媒介来表达人们内心的思绪、感受及经验。这些媒介可能是游戏、声音、身体、故事文本、书写、绘画、舞蹈、音乐等等,而所表达的内容可能是在意识亦可能是在潜意识的层面,其基本信念为相信每个团体成员均有与生俱来的能力,可以自我引导。在一个支持的环境中,通过外在的创作形式来表达内在的情感,借以发现自身深层的情绪,提供给自己更多的力量。
本次培训采用的则是绘画手法,绘画能反映出人们内在的、潜意识层面的信息,是将潜意识的内容视觉化的过程。也就是说,绘画也是一种诉说,它可以协助无法表达或不愿意表达的当事人进行叙说。同时,绘画也是情感表达的工具,可以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混乱而不易描述的情绪。以师生关系举例,不仅老师可以使用此法,还可以邀请学生共同绘制师生关系图,在补充与调整中看到师生双方的关系状态、关系需求。这与常见的直接沟通,更能激发双方的表达欲,这一过程也可以促进教师反思、拉近师生距离。
kok平台买球赛:账号+密码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